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,对抽查结果进行详细总结与分析。
2024年,市场监管总局对147种产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。全年共组织抽查检验23764家企业生产经营的25250批次产品,发现3437家企业的3601批次产品不合格,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4.3%。
从抽样领域看,生产领域抽查不合格率6.7%,流通领域(实体店)不合格率15.1%,流通领域(电商)不合格率为23.5%。生产领域抽查不合格率波动不大且远低于流通领域。流通领域(电商)的抽查不合格率较上年上升1.8个百分点。
从产品种类看,加湿器、电动工具(锂电电钻)、座便椅、救生圈、服务器、汽车轮胎、热轧型钢、塑料一次性餐饮具、茶叶包装等9种产品未发现不合格;燃气用具连接用软管、手提式干粉灭火器、玩具等53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小于10.0%;羊绒针织衫、农用地膜、烟花爆竹等46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在10.0%—20.0%之间;电子门锁、磷肥、童鞋等39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大于20.0%。
抽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,广东省产品抽查批次最多,占抽查产品批次总数的26.3%,其次是浙江(16.9%)、江苏(9.7%),从抽查覆盖区域看,东部地区抽查批次占比77.9%,中部地区占13.9%,西部地区占8.2%,分布情况与我国产业集聚区的格局基本一致。
部分重点产品抽查结果如下:
在儿童学生用品方面,抽查产品包括儿童及婴幼儿服装、童鞋、校服等共9种,不合格率为17.8%。其中玩具、学生文具、童车、校服等产品不合格率均低于10.0%,童鞋、儿童家具、儿童智能手表不合格率相对较高。邻苯二甲酸酯、重金属总量(砷、铅、镉)、纤维含量、绳带要求是主要不合格指标。
燃气用具抽查涉及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等5种产品,不合格率为12.4%。其中燃气用具连接用软管、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不合格率均低于10.0%。干烟气中 CO 浓度(室内型)、报警动作值、跌落试验、金属包覆软管的内层胶管拉断伸长率是主要不合格安全项目。
消防产品抽查涵盖防火门等3种产品,不合格率为8.1%。其中防火门、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不合格率相对较高,分别为9.4%、9.1%,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不合格率为4.2%。耐火性能、第一主要组分含量、一氧化碳防护性能、灭火剂充装总量误差、筒体爆破压力是主要不合格安全项目。
建筑材料抽查涉及热轧带肋钢筋等7种产品,不合格率为7.8%。铝合金建筑型材、水泥、热轧带肋钢筋不合格率分别为4.9%、3.3%和2.5%,冷轧带肋钢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。浸水后质量增加、热老化、接缝剥离强度、抗压强度、氯离子是主要不合格项目。
化肥产品抽查包括复肥等4种产品,不合格率为12.2%。其中复肥,磷酸一铵、磷酸二铵不合格率分别为10.6%、3.8%。养分含量、包装标识以及有毒有害元素是主要不合格项目。
羽绒制品抽查涵盖羽绒服装、羽绒被等2种产品,抽查不合格率为 21.5%。绒子含量,纤维含量,羽绒鸭毛绒含量是主要不合格项目。
食品相关产品抽查包括密胺塑料餐具、食品接触用纸容器等14种产品,不合格率为3.6%。食品相关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食品安全性能和质量性能等。食品安全性能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食品接触用纸容器的3-氯-1,2-丙二醇、餐具洗涤剂的菌落总数和日用陶瓷餐饮具的铅迁移量等;质量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和使用性能等。
对于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单位,市场监管总局已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,要求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立即停止生产、销售同一产品,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;责令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限期完成整改,并及时对其开展复查;依法严肃查处抽查发现的质量违法行为,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。
下一步,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靶向性,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、舆情反映强烈,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,大幅提高抽查比例,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。 对消费投诉集中、共性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开展专项治理。
文章链接:化工仪器网 https://www.chem17.com/news/detail/160368.html